工業互聯網概念從2012年被首次提出到2019年被寫入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的7年間,多個政府部門陸續出臺了推動工業互聯網與先進制造業融合、促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相關政策,支持力度越來越大,影響越來越廣。2019年11月,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了《“5G+工業互聯網”512工程推進方案》,在強有力政策的支持下,我國工業互聯網發展正駛向快車道,在各領域和區域中有影響力的
工業互聯網平臺近百家,走出了具有中國特色的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之路。
![工業互聯網平臺](/uploads/images/200428/1-20042QF35XD.jpg)
針對中小微企業普遍存在的信息化投入不足導致數據缺乏標準、獲得不及時甚至難以獲得,或者雖然有數據但缺乏分析、存在數據孤島等問題,工業互聯網可實現生產要素的連通,打破數據孤島,實現數據驅動的精細化運營。工業互聯網平臺為企業提供低成本的信息化、數據化、網絡化手段和工具。傳統模式企業在時間、空間和經營模式上存在限制,無法給客戶、供應商提供更加靈活的技術支持服務、運營服務甚至金融服務。有了工業互聯網,可以實現與客戶、供應商、協作廠商資源的連接,制造和服務就有了融合的可能,可以實現服務化延伸。
針對傳統企業發展缺乏新動能的問題,工業互聯網將企業生產經營資源在產業鏈、生態鏈上做優化配置,使企業增添新活力、新引擎。工業互聯網服務行業,催生一批基于工業互聯網平臺從事輕量化App應用的公司,提供設備互聯、設備監控、訂單管理、生產計劃管理、生產過程管控等功能,降低了中小微企業的信息化門檻,降低中小微企業的經營成本,提高效率。工業互聯網平臺公司主要有兩類:第一類由IT技術公司發展而來,第二類由某一個專門領域發展而來。工業互聯網的核心在于工業機理模型、過程控制算法優化、設備運維智能化等,這些需要一批工業互聯網服務企業與各行業各領域專業企業合作,根據各行業特點,開展專業的信息化、智能化轉型升級工作。
針對中小微企業由于科技投入不足,缺乏系統、科學、可持續改進、可預測的質量體系的現狀,工業互聯網為中小微企業提升產品質量、提高生產效率提供了科學的手段和工具。對生產設備或者生產過程工藝、流程監控不到位,無法科學優化,是企業普遍存在的問題,工業互聯在此領域大有可為。工業互聯網要真正發揮作用,需要IT技術和OT技術深度融合,需要工業互聯網平臺運營商與工業互聯網平臺使用企業密切合作,把各個行業的經驗、知識轉化成工業機理模型,這就需要各行業各領域的專家進行分析、總結,這方面的綜合人才尤其缺乏。此外,工業互聯網平臺廠商大多數只熟悉自己所在的行業或者領域。行業的經驗和知識是企業的商業秘密,要建設跨行業、跨領域的工業互聯網平臺,必須與相關行業的科研院所合作,借助行業協會組織,共同解決行業共性的關鍵技術問題。
![思普云](/uploads/images/200428/1-20042QF50DJ.jpg)
因此,要提高工業互聯網未來在各行業各領域的應用成效,還要做好以下三個方面的工作:
第一,工業互聯網平臺投資大、回報時間長,需要政府在資金方面給予扶持,尤其是對有行業優勢的工業互聯網平臺的支持,引導產業基金對工業互聯網的投資。
第二,加大工業軟件人才培養及產學研結合力度,開發更多的工業機理模型,推動重點行業基礎共性技術的模型化、組件化、軟件化與開放共享。
第三,發揮產業聯盟的作用,建立和完善工業互聯網平臺產業生態,圍繞工業互聯網平臺,發展工業互聯網服務和應用產業,推動產業、技術、應用落地的協同。
工業互聯網目前還處在發展初期。不同于消費互聯網,工業互聯網平臺的商業模式各有千秋,每個工業互聯網都在構建自己的生態,我認為這是未來工業互聯網發展的最大障礙,需要工業互聯網平臺廠商共同解決。我國工業互聯網產業體系正在形成,雖然面臨標準化、技術研發應用、安全保障應用等諸多挑戰,但我們仍應對工業互聯網的發展前景充滿信心。